#考研[超话]#FB行测5000题#公务员考试##公…来自考研的小曾曾…缩略图

#考研[超话]#FB行测5000题#公务员考试##公…来自考研的小曾曾…

??

文科女孩,正在学历通货膨胀的年代遭遇滑铁卢式就业。

10 月 26 日,“bie别的女孩” 发布了《别的女孩对谈:文科内卷女,你们还好吗》一文,编辑赵四与 c 把文科内卷的事摊开聊了聊,关于教育、关于工作、关于克服落差感、关于家庭投资的不成正比、关于自我实现的反思。

文章发布后,我们的邮箱与微博评论收到了许多来信与评论,其中有文科女孩们(和一些男孩)的共感,也有对此的批评或抨击,以及一些 “别的视角”。非常感谢各位的真诚来信与留言,尤其是发送长邮件的朋友。在即时通讯流行的今日,于一封封时效性较弱的信件中,我们仿佛再遇到多年前与信友交流时宝贵的耐心与真诚。

我们选取了部分信件与留言放入今日的文章中。可将其与《对谈》的对比阅读,
#考研[超话]#FB行测5000题#公务员考试##公…来自考研的小曾曾…插图
作为对《对谈》的补充或讨论。希望能够衍生更多新的思考。

欢迎看看文科女孩的血泪痛(与甜)。在进入以前,我们想引用赵四在《对谈》引子中的话:

「但我们绝不希望停留于此:当一种现象被命名并取得共鸣,仅说明某种共同经验被 “看见” 而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被镶嵌进这套卷来卷去的叙事。充分反思,部分否定,同时保持绝对独立,毕竟没人能比你更有资格对你的生活说三道四,朋友。」

一些共鸣

并不是没头脑:

我是个考研er,刚在厕所蹲着的间隙读完这一期。怎么说呢,就感觉很有共鸣~

自己正在国内某 985 大学学国际关系,考研打算考新闻传播。大学四年下来,给我最大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学业上似懂非懂的成就感,就好像学了又没学什么。选择考研专业的时候,至少是觉得学新闻传播能让我更愿意学习积累吧,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择业。

读完这一期,真的挺有共鸣的。因为大学里的朋友,都是学金融、学建筑这些,有的时候跟他们聊天,心里的感受是觉得自己和他们思想不一样但又带着一丝莫名其妙的自卑。包括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我理想中的生活好像也是一个 “不可能三角”,想实现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想赚钱。

但是现在的自己,还没踏出校园,还是抱有那种理想——通过工作来实现我想实现的自我价值。嗯,我先这么想着吧,趁还没毕业~嘻嘻

“我很喜欢的一个词是?‘关心’。人很难自由地决定什么,但人可以选择自己去关心什么。你需要扎根在一个你真正关心的共同体里(可能是修文物,可能是卖钓鱼竿,也可能是摇滚乐),为它做点什么。这样你就从一颗被动的螺丝钉,变成了一粒主动的原子。”

看到这句话,有被安慰到,嘻嘻嘻谢谢你们?

就是想分享我这些小心思啦,不多说了,我继续去背书了!

?

兵*:
感觉今天这篇推送真的有踩到我的痛点,简直是我的灵魂知音~(其实有时候我想我现在看“别的女孩”,也像我妈在那个年代看《知音》)。不过也想告诉 c 和赵四,其实成为新媒体小编也不算很差啦,毕竟大家都需要在手机上寻找和自己的思想振幅一致的东西。记得在大学的时候我室友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学生,经常 “接单”(当然不收取任何费用)给理工科的大哥们做心理咨询。而相似地,我们现在做新媒体小编,供给大家这些 “赛博垃圾”,起码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抚慰人心、解答疑虑的作用的。

学文科出身,我身边很多同学都去做了公务员、教师,继续维护社会现有的秩序以及它再生产的逻辑。而我自己也是,虽然一直很反抗,但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也曾积极规划过自己的公务员之路。幸也不幸,就在我研究生第二年开学没多久,我就生了一场大病,公务员这条路也就走不通了。同时,就算我妈再怎么劝我,我也是不愿意当老师的,因为我好不容易才从学校毕了业,不想再回到校园去、面对和以前一样的东西、再去经历校园的生活,而且甚至你还得对学生描绘美好明天的蓝图,如果他们以后的结局也是做老师继续圆这个谎呢?但是,在我放弃了这些大多数人的选择以后,其他的选择对我来说就变得很难很难。

我毕业第一份工作不太顺利,失业后,很快就陷入了生活上孤立无援的窘境;这让我想到我父母那一辈人,他们年轻时是怎么在大城市里扎下根来的:开摩的、当厂妹、卖菜、开小吃摊…….而现在,也有很多像我一样出身贫寒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得益于高等教育的红利,要来一线大城市讨一份生计,要在这里过一种和我们的父辈格格不入的生活,我们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已经和我们的父母完全不一样了,必须住在自如为打工人准备的精致出租屋里,在手机上下单就能送到家门口的、用塑料包裹严实的新鲜蔬食。我们的胃口已经被富足的物质生活撑大了。我给我的父母展示我精致的小屋,而他们就算来了这个城市,也住不起和我一样的房子。

当我看到那些蹲在路旁种草皮的工人,我想,我父母来了以后会不会就是他们呢?小区垃圾站里拾荒的清洁工,接过我手中垃圾的时候,他们的目光都不敢在我身上停留,而我有那么一刻却想要看到他们的眼睛,为什么他们要闪躲呢?超市里牛奶冷柜前的阿姨在我的手机上划来划去教我怎么注册 app 领优惠券,而我看到她苍老的手指甲上涂着厚厚的粉色指甲油,她住哪里呢?家里几个小孩?是周末在家里和孩子们玩闹的时候涂上的吗?我在大马路上看着和我一样骑着共享单车的、穿着 “中建二工” 的建筑工人,他们在下一个路口的拐弯处消失,我在想,如果真的如新闻里所说要消灭群租房,他们住哪里?快递小哥们会搬到哪里?海底捞店员们住到哪里?我想着这些和我父母一样、从事着不被看见又支撑起我们日常生活的工作的 “人” 的消失,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那么这种反思性、这种人文关怀,会不会是文科生身上的宝贵的东西呢?不妨,我们也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一个时代的透视镜,去放大并且记录、传播一些我们观察所得的东西。反观那些没有接受过人文通识教育或者对 “人” 的大命题不以为意的人,就拿我经常在网上看到的那些来说,他们的反思性是多么地匮乏,看到女性,就要计算她的收入,年龄与三围;看到男性,就要计算他的收入、资产与地位。他们不去思考这些东西是如何形成、如何幸运而又偶然在一个人身上积累,为什么会只剩下这些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处。如果社会上只剩下这些没有反思性的人,那世界该变得多么无聊。

作为文科内卷女,虽然我挣不到大钱,对我父母来说,辛辛苦苦培养我这么一个找不着工作的倒霉孩子也算亏大发了。但是,我也明白,工作的价值不能用最终获得的金钱来衡量,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塑造真正理想的自己、使得自己成为一个在某种层面上对社会有用的人。尽管这可能也只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单方面的宣言,但至少我们还可以在这里思考更为宏大、更具有超脱性的命题,这也许能减少我们身为肉体凡胎的、和大多数人一样要面对自己平凡且短暂一生的痛苦。

另外补充一句,我也很喜欢黑塞。

?

哈妞:
文科研究生在读。时常感觉自己就是批量制造的社会冗余,同时又知道通过哪些实际的途径能获得更好一些的物质生活,可我还是很向往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所交织而成的生活,不考虑其他任何因素。可能让人形成这种想法就是文科教育最基本的一环。

?

氦原子:
想法惊人的相似。最近经常会觉得文科不仅带给我批判思维、逻辑思维、理想主义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也将我困在一个 “牢笼”——常常因过度审视自我而感到迷茫和痛苦。

阿若:
评论里说的自由是安贫乐道吗?文科女对口工作少、工资低不是事实吗?但凡对比过其他学院的招聘情况也不会在这毫无同理心地指责别人,如此高高在上到底谁没学好文科呀?正常竞争是竞争,学历和工作内容不匹配就是内卷,有什么问题呢?就像一线城市的中学真的需要博士来教学吗?

菠萝:
国内文科发展不如理科 女生找工作比男生难 很难不说跟社会发展程度没关系… 倒也挺理解文中人想法的 有些人硬要把历史的洪流都压个人选择上 不合适吧 何况行业里能出头的又有几个人呢 这不过是普通人的困惑与牢骚罢了

?

一些批评的声音

?

冰*:
①文科没问题,中国人这么多,就该早点从 “天之骄子” 的想象里走出来。

②理想主义的知识大厦,竟然没让你获得实际的智慧、变成更好的人?且不论是否能拥有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的话语权,哪怕只是说:单纯获得自由,抵御来自世界的混浊和评判。你都没有做到。那么名贵的名校履历,我想也是 useless 且可笑。

?

moon:
我始终相信能力强的人不管学文科还是理科都能是佼佼者

?

一些别的想法

厨:
但感觉这个地方用内卷这个词并不太准确,这可比内卷让人落差更大,内心更空虚

?

逞逞:
现在是美东凌晨一点,作为一个文科女,思来想去还是写下这封邮件。以下内容或许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但是首先谢谢妳们所分享的,对于性别、亲密关系等议题的内容:)

在学习社科的这些年里,我也曾经有过和你们一样的踌躇。在美国我们聊种族、聊性别、聊爱情的流动性,回国之后我的男友叫黑人 n-word,女权变成 “女拳”,做过 “小三” 的女孩被剥夺走自己的工作机会。我一度很困惑,信息高速流通的互联网时代,我过着我的双城记。

如果说文科教育给我构建了一个泡泡的话,那么绝对不会是对善的追求或对自我的完善,而是一个可以被完美塞进不同学术名词和理论的世界。social construct theory 说,我们所运用的每个概念都是由社会所构建出、用来归类整理这个混杂世界的代词。然而这个过程是单向的:你无法将社会再次归纳入理论和名词中。

文科教育的核心是 “语境”,然而我们这些每天都在学习、讨论、研究语境的人,却鲜少出现在那个对象语境中。2020 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32189 元,平均到十二个月中,每个月不足 3000 元。当我在江苏做职业培训时,其中一位学员说,“我也是双一流院校毕业的,现在每个月不到一万块工资,除去房贷车贷……将近三十的人了,每个月兜里只有几百块钱。”

文科生很多都喜欢说 raising awareness 是第一步。然而很难承认的一点是,这个世界中,表演式的道歉与自怜式的批判已经过饱和了。身为一个小中产阶级 alpha 型女,我时常觉得愧疚。不因为我无法带来与学费同等的收益,而是因为我在试图站在远距离处——我的中产阶级泡泡里——解构与指导我从未踏入的生活。如同你们在文章中所说:如果我需要赚钱、有一定的压力,是否还会同样选择文科?但我选择用不同的方式讲这句话。与其说中产阶级是文科女的假壳,不如说中产阶级是文科女焦虑的核心;它不同于贫困不同于疾病不同于季节性抑郁,而是有选择的人在面对人生无数分叉口时的错位感。这是一种特权。然而特权无罪,2021 年的互联网也并不缺乏对特权的自省。尚待讨论的是文科女应当如何跳脱出自己由学术论文和术语的框架,使他们本土化,成为一份可行的行动指南?尚待讨论的是文科女该如何跳脱出自己的中产阶级视角和同温层与世界和自己相处。?

黑塞的小说里也有自杀的汉斯。

谢谢你看到了这里。请相信我并不是在试图否定或 invalidate 任何人的焦虑与身份探索,如果这封邮件带给你这样的感受,我诚恳地在这里致歉。希望我们,每一个文科女,都可以在焦虑盛行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坐标系。?

文科朋友,或者非文科朋友们,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关于文科人焦虑的(真诚)想法。如果评论区装不完你的话,欢迎将长信发送邮箱?biedegirls@yishiyise.com。如果你有想聊的话题,也欢迎投往我们的邮箱!

别忘了:「充分反思,部分否定,同时保持绝对独立。」

祝愿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系。?

?

//编辑:aaaxu, dizzia

//设计:茶水

//排版:aaaxu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