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地方高校教授黄维和他的“507创造营”_学术_研究生_常德(90后大学教师)缩略图

70后地方高校教授黄维和他的“507创造营”_学术_研究生_常德(90后大学教师)

原标题:70后地方高校教授黄维和他的“507创造营”

70后地方高校教授黄维和他的“507创造营”

临近春节,微雨的长沙理工大学金盆岭校区,学生已放寒假离校,诺大的校园更多了几分冷清。记者不由得紧了紧自己的棉衣,再往正对校门的办公大楼拾级而上。

偶然回头,发现一着休闲风格装束的男子,单掮着一大大的双肩包,蹬蹬蹬相当轻快地瞬间迈上数个台阶——正想感叹“到底是大学生有活力”,却发现来人有点面熟,再定睛,这不正是自己此行约访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维吗?

(一)

1974年出生黄维,一边说着自己也即将50,不年轻了一边从双肩包中拿出一摞摞上10厘米厚复印资料,说要先稍作整理以免以后弄乱。

在黄维眼里,大学老师是没有寒暑假的,因为不用给学生上课的时间更是他们专心做科研等的好时机。对此,已考上复旦大学博士的胡平平也曾亲见,2016年春节万家团圆时,导师黄维仍坚守在“507创造营”修改他们的小论文。

“我由衷地佩服黄老师,他的这种认真、负责、专注、热爱的学术精神与学术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明白作为一名研究者,应该秉承对学术的热衷与专注,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学术道路。”胡平平说。

“507创造营”是什么?2021年1月,长沙理工大学举行优秀研究生团体风采展,其首次从黄门师兄妹热络称呼荣登官方榜单,被授予优秀科研成果奖。这是一间由黄维特别申请并幸运获批的大办公室,可真正属于他的空间和学生们一样,都是位于四周的一个用于学习的独立格子间,中间则是一一张大会议桌。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507室每个格子间都有台式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施和微波炉等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书架上则摆着满满的各种期刊杂志。已从黄维的硕士读到博士的廖小薇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故事,她曾和一位师姐因食量较小,便合买来一个小冰箱,以存放分为两次吃的饭菜。可导师看到后,硬是给她们补贴了冰箱钱,还说是自己之前没为大家想周到。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间和学生们共用的办公室呢?黄维的回答很简单,希望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同时也笑着补充:“我都每天来此学习,学生不来也会不好意思的。”而曾来此交流座谈的一位外校研究生,更是对507固定并良好的学习环境表达了无限的羡慕,说自己是“每天一大早背着电脑论文书籍往图书馆占座”,还常被人员嘈杂等干扰。

据了解,除
70后地方高校教授黄维和他的“507创造营”_学术_研究生_常德(90后大学教师)插图
了学术型研究生, 507也经常邀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型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学术研讨,水电八局、常德市场管理局等单位负责人经常来此交流与沟通,开放、包容、严谨的团队氛围也感染了一大批非黄维教授指导的学生。

(二)

黄维不仅把自己绝大部分时间花在了507,还将自己走过的或顺利或坎坷的所有经历、思考等都真诚地与学生们分享,以期他们能从自己身上汲取某些教训或力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中专生比大学生吃香,因为能更早地跃出农门吃上皇粮,以减轻家里负担。学习机械制造的黄维1993年从常德农业机械化学校中专毕业,顺利进入当地员工超千人的常德粮食机械厂工作,并一干就是6年。

可是,他并没有端着技术员的“铁饭碗”就此停滞不前,而是同时拿起书本开启了自学考试的征程。他说自己当时囿于地域、见识等原因,对于自考的目标并不是很明晰,更没有想过将来能走出常德、走向大学讲台。

“谁能想到我一个窝在地方工作的学机械的中专生,能从硕士、博士等一路走向省城的大学讲台讲授经济管理知识呢!”他常和自己不少来自三本院校的学生们讲,“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机会一定更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种准备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多读书不能是读死书。黄维说,这方面他有“血淋淋的教训”。如他靠着背英文词典等,拼到了硕士、博士学位,并能够用英文写作论文,但却无法开口去往国际学术会议上与大家交流碰撞思想。他曾前往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 管理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研究,却因一个简单的列车时刻表英文询问惹得教授秘书不开心。他说估计是自己当时只注意了询问的字面意思,可能其和当地某些文化冲突了,只是他不得而知。

由此,他要求507的学生坚持阅读英文文献和练习英文论文写作,并请来dr. fan li(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后)作为团队合作成员,每年到访507室2~3次,每次约半个月,平时则线上沟通,手把手教每一名研究生国际计量经济学软件、模型和数据分析。正因为这种国际化要求的学术训练,“507创造营”学术水平和国际论文发表明显提高。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有成员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尤其是2016年,在全院500名学术硕士竞争的12个国家奖学金名额中,其中3个花落“507创造营”。2021年,要攀攀获得长沙理工大学每年只评选5名的第二届卓越博士生。

(三)

黄维说,他所在的只是一个非重点高校非优势专业的学位点,但他相信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不怨天尤人,时代对自己的要求变了,如果你还只是那个你就会被时代淘汰。

把论文用第一手数据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大规模调查和访谈获得中国情景的调研数据,是“507创造营”的核心要求。目前这里走出的4名博士要攀攀、廖小薇、胡平平、凌鹊不约而同向记者提到了导师组织的一个大学生发展问卷调研,并表示正是深度参与这样的项目激发了自己的科研兴趣,体会到作为科研人需要怎样端正的科研态度。

要攀攀回忆,这次问卷调研覆盖全国148所高校随机抽取的21492名大学生、湖南省22所高校16635名本科生和12所高校4149名研究生。黄维老师和他们一样,经常迎着星辰出发,伴着月光归家,熬夜工作至夜间两三点是短期工作常态。同时,调研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突发事件,比如大雨倾盆,她们几个女孩便化身“女汉子”拖着装满沉甸甸问卷的行李箱飞奔遇到调研对象的不配合等,也需要立刻作出反应并决策处理。

六年磨一文,这篇2015年研究设计、2016年基期调查、2018年追踪调查、2019年投稿的经济学方法英文论文,历经3次大修后终被高等教育领域top1的ssci期刊发表。2021年5月17日,黄维在自己微信朋友圈感慨发文:“真诚地感谢合作伙伴和研究生的坚持、努力与奋斗!”

相比不少中央部属高校,长沙理工大学这样的地方所属高校“准硕士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早期学术训练较为欠缺。廖小薇告诉记者,导师黄维一直探索并践行地方高校以“准硕士生”为起点培养一流硕士生的理念,将国际化视野和学术训练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际性调查项目、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报告、案例大赛及英文论文投稿等高影响力活动。

与记者连线时,廖小薇刚刚结束德国雅各布大学一年半的访学飞回上海,进入入境人员新冠隔离期。她是2020-2021年度全球50名德国联邦总理奖学金项目的获得者之一,获得了免费德语强化课程、环德学术考察等机会,并受到了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接见。她说自己能够成为德国访学的幸运儿,最主要就是得益于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上的国际化实践,尤其在联系德国导师、申请材料提交、进行模拟面试等环节更是得到了悉心指导。

一个番外,这个德国联邦总理奖学金黄维自己曾两次进入最后面试未能获得,但指导的学生廖小薇一次申请即通过。黄维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尝试。何况天下没有白走的路,即使像自己申请失败,也能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经验教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